欢迎访问南京生物医药谷官方网站

****-**-**

专业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服务、公司注册等

查看电子地图,查看行驶路线,帮您顺利到达。

创新人才

首页 >> 招商引资
高新工大研究院“掌舵人”陈勇:走出象牙塔拥抱创业创新
发布日期:2020-10-10  浏览次数:

从南京工业大学本科一直念到博士,再到研究员、博导,现在又成为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掌舵人,1982年出生的“南京小伙”陈勇,勇敢走出条件优渥的象牙塔,带领员工艰苦创业,在商海搏击中从“学院派”迅速成长为“实战派”,不仅守住了初心,也带领企业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博导甘当创业小学生出去跑市场

出生于1982年陈勇,是南京本地人。本、硕、博均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并师从国家杰青应汉杰教授。毕业后陈勇选择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就是原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欧阳平凯院士。



博士后期间,陈勇开发出了一套基于细胞集群效应的固定化连续催化的关键核心技术。“当时我一心想去企业推广,这么好的技术,只要有企业愿意和我合作就能搞起来。”陈勇说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自己出技术,对方把其他方面搞定。但是在推广过程中,陈勇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一方面,由于技术比较新,与常规发酵的理念、操作有很大不同,企业里工程师理解都有困难,更不要说基层员工了。“其实现在想想,我当时遭遇到的就是科研人员创业会遇到的头号‘死亡陷阱’。实验室只要做出一个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大家就会很兴奋,但这样的技术成熟度是不够的。从实验室摇瓶到工业化大发酵罐生产还需要解决一堆的工程难题。因为你不能保证每一次都把它做好,而且批量生产,保证其稳定性。这样的话是没办法投入工业生产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陈勇,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科研成果推出去。


幸运的是,陈勇赶上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在欧阳平凯院士、应汉杰教授等导师的引领下,学校依托生化中心组建了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想弥补从高校到企业技术转化缺失的中间环节,培养一批工程师,专门解决工程放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勇闯科研人员创业的“死亡陷阱”

有了好的平台,陈勇以为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了,然而科研人员创业的第二个“死亡陷阱”就在不远处等着他。如何将产品真正变成商品,对于很多科技创业者来说,这是一道生死关。走出象牙塔,走向市场,身份转变,新压力、新挑战也随之而来,陈勇当然也不例外。


“学校里环境相对优渥,我们没有太大的压力,市场意识、经营意识都很淡薄,企业一开张,立马面临一大堆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既要做管理者也要做推销员,既要做技术也要做市场,真的是手足无措。”陈勇告诉记者,在学校里,他只需要专心做好实验,写好文章,对自己负责就行;而做企业后,经营情况关系到很多人的生计和未来,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伙伴负责了,这让陈勇感到茫然。除此以外,当时高校教师出来创业,必须要放弃原来的行政职务,这也让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创业,再难也要咬紧牙关走下去。看到小伙伴们期待的目光,陈勇暗下决心,创业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能成功,不能总想着失败了还有退路,自己一定要带领大家闯出一条新路来。虽然都明白顾客是上帝的道理,但真的要陈勇放下学者的身份,上门去推销自己的技术,他心里还是有抵触的,感觉张不开嘴。“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为了企业发展,我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要经常出差往客户那里跑,甚至坐在对方办公室里等着客户忙好才能跟你聊上几句。我不得不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去适应,去改变自己。”


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管理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陈勇拿出做学生时的劲头,不断学习各种新的知识,从一个技术专才迅速向复合型管理人才转变。以前他的工作生活圈子里只有做学术、搞科研的,现在政府、企业都要对接,还要不断紧跟社会热点,比如新媒体拓展、外贸等,虽然困难很多,但陈勇也逐渐感受到肩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不忘初心致力科技成果转化

陈勇以几种典型工业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初步阐明了生物膜形成的代谢机制、建立了多元化的生物膜调控体系,建立了一种工业规模微生物新型发酵方式,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陈勇还开展了核酸酶P1、燃料乙醇、柠檬酸、赖氨酸等多个产品的产业化工作,首次实现了工业规模的基于集群效应的固定化发酵体系,解决了生物催化剂难以重复利用的问题,明显提高了底物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乙醇、柠檬酸成果通过项目鉴定,多位院士给予高度评价,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相关技术在中粮生化、宁夏伊品、南京同凯兆业等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年初疫情期间,陈勇看到了疫情对公司业务带来的冲击,但他同时更看到了疫情给公司带来的研发创新、技术积累的契机。他迅速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并坚定了发展大健康、大环保产业的信心。他带领员工修炼内功,加强内部培训学习、开展全员营销、激活员工流量。同时他还抓紧成立了市场战略部,加大市场调研力度,钻研核心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


从象牙塔到搏击商海,陈勇勇敢地跨出了这一步。在陈勇的带领下,小伙伴们勠力创新,艰苦创业,企业一步步走上正轨。企业目前已发展到专职人员58人、兼职6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59.1%,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2.7%,逐渐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2019年企业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省辖市级科研项目3项,横向科研到款1500万元。2019年企业成功获批江苏省研发型企业、南京市生物基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陈勇本人也光荣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青年科技奖、省333高层次人才、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科技顶尖专家集聚计划、南京市创新型企业家。


“现在国家对科研人员创业的政策利好是前所未有的,2019年我们成立江苏集萃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江北新区提供了二期2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建设中试研发平台。同时,江北新区积极支持我们申报各项人才、平台等项目,对于申报成功项目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对孵化衍生企业提供场地支持,安居政策执行得也非常到位。”提及企业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陈勇说他最感谢的就是政府对他这样的科研人员创业给予的关心与帮助。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上多策并举,建成一流的研发平台和人才团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将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陈勇告诉记者。